【广州电视台】糖尿病足、痉挛瘫痪、昏迷失禁、慢性疼痛……试一下这个新方法!

2024-08-19

      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 3 亿人,且正以每年 1000 万至 2000 万的速度增长。

      慢性疼痛受慢性退行性病变的影响,或由损伤和炎症造成,比如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脊柱源性疼痛、术后慢性持续性疼痛、癌性疼痛等。

      当疼痛成为患者生活的沉重负担,医学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脊髓电刺激。

 

image-20240819100746-1

 

      这一前沿技术起始于国外,但近年来这项技术在国内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疼痛管理的格局。除此以外,脊髓电刺激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足、痉挛性瘫痪、昏迷等疾病。

      《健康100FUN》带大家进一步探秘这个新技术,这个治疗是怎么进行的?有哪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呢?我们请来从事神经外科疾病诊疗20多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雪松和他团队的骨干成员张国锋医生,一起来和大家揭开脊髓电刺激的的神秘面纱!

 

      慢性疼痛如何破?

      脊髓电刺激发挥大作用?

      刘主任:脊髓电刺激疗法最早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通过脊髓电刺激来治疗疼痛,就已经得到了一些理论及临床上的证实,这种治疗方式对于多种药物疗效不佳的慢性疼痛都是效果明显的。

 

image-20240819101924-1

 

      张医生:我接诊的患者中,就有一名患者的左侧胸背部出现带状疱疹后,有电击、烧灼样的疼痛,在多家医院反复就诊,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反复经过药物治疗仍然无效。有医院建议他做神经毁损手术,但是对于这些不可逆的神经毁损手术,患者有所顾虑。后来他了解到脊髓电刺激治疗后,就马上挂了我的号来就诊。他来到我的诊室的时候疼得满身是汗,几乎不能清楚表达。经过反复仔细沟通后,这位患者同意进行脊髓电刺激。我在他受累的神经区域放了一个电极,仅留下一个小伤口,术中无任何不适。术后开始电刺激后疼痛马上缓解了。随后再经过几天参数的精确调整,在不引起明显电刺激不适感的情况下,疼痛症状基本缓解。这位患者跟我感叹,术后的他如获新生,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糖尿病足,去看神经外科?

      刘主任:其实,目前很多糖尿病足的患者并不知道脊髓电刺激可以治疗糖尿病足。有个病人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名老年患者,从年轻的时候就爱运动,但在中年的时候确诊了糖尿病,也一直药物控制血糖。他比较爱户外运动,但是近几年开始反复出现足部溃疡,每次都愈合很慢,另外,他逐渐出现脚痛,从一开始休息一下可以缓解,到后来出现持续疼痛,他的生活方式从经常户外活动到后来的基本很少出门了。持续的足部溃疡和持续疼痛也一直折磨他。

      机缘巧合下,他了解到脊髓电刺激可以帮助他,他就来到我的门诊。他这种就是典型的糖尿病足给他带来的困扰,并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他的症状主要是来源于糖尿病对足部的血管和神经产生影响。

      从神经病变角度看,这个病人逐渐出现神经病变后足部感觉减退,又由于足位于身体远端不易察觉以及经常户外活动,使得患者对下肢的刺激感知减弱,容易忽略或延误下肢损伤治疗。

      从血管病变角度考虑,多年糖尿病导致他的血管内皮受损,血液运行不畅,管腔狭窄乃至闭塞,而这一表现在肢体远端更为明显,进而如果同时合并足部溃疡,就会导致反复感染、伤口迁延不愈。另外,血管和神经的病变都会引起疼痛。这位病人后来接受了脊髓电刺激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好转了,足部的溃疡也愈合得更快。同时,足部的感觉减退较术前有好转,使得他知道适当的时候应该休息一下,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下肢受伤。几个月后他回来复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又可以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了。

      其实,中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庞大,糖尿病足高危或确诊人数以百万计,约15%的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5%正在经受着糖尿病足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脊髓电刺激是一项新技术,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并未能够了解到这项技术的适应症和疗效。其实早已有文献报道,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脊髓电刺激在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循环,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接受脊髓电刺激的时机来看,尽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结局。

 

      脊髓电刺激还能治疗瘫痪?

      还能昏迷促醒?

      张医生:我国是人口大国,因脑卒中、外伤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数千万计,这些患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即使经积极救治和康复治疗后,仍有很多患者残留肢体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方面的功能不全或丧失,这些患者往往残留偏瘫或者截瘫。有些患者还残留部分肢体功能,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导致的肌肉痉挛,导致肢体功能及精细运动还是很差。

      除此以外,有些患者还可能合并大小便困难或失禁的问题。这些患者只能长期依赖轮椅,甚至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且生活质量远低于一般人群,久而久之,容易合并褥疮、感染、各脏器功能障碍等,需要耗费家庭大量的人力物力护理病人,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消耗社会资源的重大挑战。

      临床研究表明,脊髓电刺激能够诱发和增强瘫痪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能够降低痉挛性瘫痪的肢体的肌张力,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还能够改善大小便障碍,从而促进功能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image-20240819102041-2

 

      刘主任:另外近年来,脊髓电刺激治疗已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脑外伤后慢性意识障碍的新兴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通过在颈髓C2~4水平硬膜外放置刺激电极,脉冲刺激经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至大脑皮质,增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及脑血流,进而促进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

      脊髓电刺激用于治疗慢性意识障碍,国内外已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一般认为,突发意识障碍,且符合微意识状态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微意识状态是指患者恢复了波动但可重复的意识征象,即患者可以完成一些简单动作,能遵从简单的命令,有简单的情绪等。

      既往研究表明,处于微意识状态的患者约4成促醒改善或成功希望,外伤性脑昏迷和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昏迷促醒概率高。一般认为,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且连续4周以上意识无进行性提高或恶化,而其他手段效果不理想,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下,可考虑进行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对于外伤性意识障碍,连续8周无意识改善,伤后6个月可考虑手术干预。

 

      什么是脊髓电刺激?

      刘主任: 脊髓电刺激系统包括植入式脉冲发生器、电极、延伸导线等植入部件,以及程控器等体外辅助设备。进行手术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极。电极通常分为穿刺电极和外科电极两大类。电极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情况,以平衡风险和获益。

      脊髓电刺激手术分测试期和永久植入期两期进行。测试期进行1周的测试性治疗,观察镇痛疗效和病人对电刺激的耐受程度。若病人疼痛缓解≥50%或总体功能改善≥50%和/或病人对测试效果满意,则视为测试合格,可以植入脉冲式发生器;若测试效果不满意,则手术取出电极。将电极准确放置到目标脊髓节段,是脊髓电刺激手术成功的关键。穿刺电极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放置,术中通过X线透视和病人对刺激的反馈确认电极位置。

      外科电极需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放置,术中借助X线透视确认电极位置,也可借助体感诱发电位或肌电图辅助电极位置确认。植入脉冲式发生器植入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建立皮下囊袋,将电极经皮下隧道与植入脉冲式发生器连接。总体而言,手术的创伤较小,安全可逆,风险可控。 

 

image-20240819102125-3

 

      张医生:针对不同疾病,电极位置的不同,植入脉冲式发生器的植入部位也不同,原则是以不影响病人功能为原则,通常位置为臀上、锁骨下、腹部等。与常规外科手术不同,脊髓电刺激手术完成只是治疗的开始,术后需要程控来获得及维持良好的疗效。

 

image-20240819102156-4

 

      刘主任:除了刚才我们提到了慢性疼痛、糖尿病足、痉挛性瘫痪、昏迷促醒,还有很多疾病可以使用脊髓电刺激疗法,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出现的运动功能、肌肉力量、随意运动和步态等的功能恢复。

      2.帕金森、非帕金森震颤、腿痛趾动综合征、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等运动障碍疾病;

      3.神经源性膀胱;

      4.脊髓损伤后呼吸机功能、心脏功能失调、体位性低血压等。

 

记者/李雅茵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1tl9EpW5UmyZkNRZa_AcA

报道日期:2024-08-14